战时经济生活与抗战大后方文学转型
1940年前后,抗战大后方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在这一变局中,作家所属的文人阶层相比战前经济地位变化最大,有着强烈的被剥夺感,由此带来的文化心理变迁促成了大后方文学的转型.经济生活问题的凸显,使作家们将目光由想象的前线移回现实的后方,并从民族主义的文化凝聚力量中分离出来,重新看到个人生存问题.1940年是大后方文学的转型之年,"保障作家生活运动"的发起和《雾重庆》《八十一梦》的成功,显示了恶性通货膨胀所带来的经济生活问题对大后方文学转型的推动.此后,经济生活问题的书写成为抗战大后方文学的重要一脉.这一脉被遮蔽的文学,呈现着20世纪40年代两场战争及其伴随的文化状态之间的一种中间态,它作为关节点联结起了两大主潮——民族抗战和民主进步,显示了"史诗时代"的丰富性.
战时经济生活、大后方文学、文学与经济
F820;K234.1;F12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CZW040
2021-03-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4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