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名"与"逻各斯"看中西文化精神
在中西诗学文化比较研究中,"道与逻各斯"框架可谓深入人心.但在中国哲学文化中,道与名是悖反共生的,"名"既是一个哲学的、政治的、伦理的概念,也是一个语言学、逻辑学概念,它对于中国传统诗学以至整个文化生成具有基点性作用.道与逻各斯框架,不仅忽视了道与逻各斯的深刻歧异,还遮蔽了"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意义."言说"、"理性"和"神性"共存于"逻各斯"之中,"名"则意味着"书字"、"名称"和"名-分",且被道家之外的各家尊为"天地之纲""圣人之符".道家之道排斥"名",各家之"名"却指向"道".这使得以"名与逻各斯"为比较基点,不仅具有更充分的依据,而且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中西文化的同异和复杂性,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和智慧,更好地体认中国传统"非逻各斯中心主义"文化所具有的以"自然"为大本、以"大象"为大体、以"生成"为大德、以"合和"为大境、以"共同体"建立为指向的"大美"精神.
名、道、逻各斯、比较基点、传统文化精神
G04;G122;B82-0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9AZW005
2021-03-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3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