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无邪”作为《诗经》学话语及其意义转换
孔子以《诗·鲁颂·駧》篇的“思无邪”概论《诗三百》,使它成为极为重要的《诗经》学话语.孔子本意是形容《诗》之蕴藏既富且广、无所不包,“思无邪”在这个层面上成了孔子《诗经》学形态模式的表征.但嗣后孔子本意迅速流失,自战国中后期至汉代,“思无邪”作为《诗经》学话语的意义完成了第一次转换,被用来指涉《诗》在写作的思维取向上不背离正确价值.由是“思无邪”以其新指向又成了汉唐《诗经》学形态模式的表征.朱熹在《诗经》学史上的重大意义是在相当程度上解放了诗歌文本,将孔子以“思无邪”概论《诗三百》的意旨,解释为读《诗》使人思无邪.“思无邪”于是又以一种新指向,成了朱熹或者宋代《诗经》学形态模式的表征.
思无邪、《诗经》学、形态模式、意义转换
H059;I27;B24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4FZX005
2018-08-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72-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