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济之译托尔斯泰《艺术论》与20年代中国文学批评
1921年耿济之译《艺术论》的出版是托尔斯泰文艺思想在中国的首次完整呈现,该书因契合了20年代新文学批评“美”与“为人生”两方面的诉求而参与了现代文学批评的建构.这主要体现在《艺术论》引进的“传染性”概念将“平民文学”中的“平民”置换为可计算的现实群体,民众日益成为文学预想的审美主体;而托尔斯泰对“真诚”的看重强化了新文学彰显个人主体性的倾向及贵自然的风习.个体情感的推重与重视多数读者的审美趣味而向“民众文学”的靠拢,成了20年代中国文学呈现的两种矛盾趋势.托尔斯泰以宗教意识在个体与群体间搭建的沟通桥梁,在中国读者这里失去了效力,个与群的疏离预示了其后性灵文学与文艺大众化两条道路的分歧.
托尔斯泰、《艺术论》、耿济之、20年代、俞平伯、周作人
I20;I10
2017-12-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3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