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音象”刍论
“音象”与“诗象”是构成文学意象的基石.在理论层面,魏晋之前,“音象”主要以“乐象”为存在形态,带有明显的道德性和政治性.到了唐代,“音象”的地位获得凸显,并促进了“意象”理论的建构,同时,唐代乐论中关于“音象”的论述,为“意象”理论的完善提供了借鉴.在实践层面,“音象”无论在唐代齐言歌诗、杂言曲辞还是徒诗作品中,都对作品意象的生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存在形态,一种是建构在音律或格律基础上的整体感受效果,一种是借助拟音词模仿、类比乐音而形成的声音效果.
音象、诗象、意象、唐代
I209;C913.2;G64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青年学术骨干项目;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哈尔滨师范大学优秀青年学者支持项目;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
2017-12-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0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