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拟像与镜像——鲁迅启蒙意识中的视觉性
20世纪视觉文化往往被纳入通俗文化范畴,与知识精英的启蒙意识有着巨大分野,作为现代启蒙文学代表作家的鲁迅却在文化实践中熔铸了对视觉文化的关注、思考并表现出强烈的视觉性.连缀于鲁迅文化实践中的绘画、照相和电影三种视觉文化现象,恰好应和着20世纪中国视觉文化的演进路径,从阐释性的图像到机械模拟的拟像再到全景性反观的镜像.鲁迅不仅关注视觉现象,还重视视觉性的认知基础,强调”眼睛”机制的摆脱蒙昧、获得真知、达成理智成熟的人性状态的启蒙功能,在文学创作和文明批评中表达了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的”睁眼看世界”的启蒙要求.视觉性是鲁迅透视权力关系的切入点,成为理解启蒙叙事中的观看者和被看对象的关系基础,建构了启蒙文学的基本情节模式,提供了启蒙价值的反思机制.
图像、镜像、鲁迅、启蒙意识、视觉性、视觉文化、文化实践、启蒙文学、现代知识分子、睁眼看世界、中国、知识精英、演进路径、文学创作、文明批评、文化现象、文化范畴、视觉现象、世纪、认知基础
I2(中国文学)
2009-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