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鼓一响神采飞场山西民间舞晋南花鼓教学初探
山西民间舞晋南花鼓(简称花鼓),是山西晋南地区劳动人民在继承汉族传统艺术的基础上,整理、加工、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广泛流传于山西晋南地区,其中万荣、稷山、闻喜、翼城等县都被誉为“花鼓之乡”.在山西大同市南郊石家寨出土北魏时期的司马金龙墓石雕柱础,就有伎乐童子胸前挎鼓的形态,在久负盛名的云冈石窟中也保留着胸前挎鼓的伎乐造像,其鼓的形状、挂法,特别是童子半蹲伸脖的状态,栩栩如生,与今天流传在翼城的花鼓完全相同.
花鼓或祭祀天地,或喜庆丰收,往往是在逢年过节时由群众自发开展的民间社火舞蹈形式.参演者除打鼓者外,周围还有几个少女打嘚锣,另有一唱曲者,称为“伞头”.元宵节前后在广场表演时,还有人撑灯照明,俗称“高照”.另有锣、钹在旁边或幕后伴奏.
山西民间舞、教学初探
J722.21;G718.3;G633.6
2017-08-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