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344/j.microbiol.china.200183
两株海洋放线菌的产色素特性
[背景]生物产生的天然色素在工业、农业和纺织工业上有潜在应用价值.[目的]通过对产色素海洋放线菌的分离与筛选,为开发细菌所产生的天然色素在纺织与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筛选胞外产可溶性色素的放线菌,并通过16SrRNA基因序列测定和分析构建其系统发育树,并对影响色素产量的因素和色素稳定性进行实验.[结果]获得了一株产蓝色色素的放线菌Q2N-42和一株产黄绿色色素的放线菌X4C-5,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它们分别与天蓝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coelicolor)或紫红链霉菌(Streptomyces violaceoruber)和普拉滕斯链霉菌(Streptomyces pratensis)的16S rRNA基因序列存在较高的相似性.通过研究不同碳源和氮源对放线菌Q2N-42和X4C-5产色素的影响,发现甘油和硝酸钠能明显地增加天蓝色链霉菌(S.coelicolor)Q2N-42的色素产量,而淀粉和硝酸钠能明显地增加普拉滕斯链霉菌(S.pratensis)X4C-5的色素产量.这两种色素对不同浓度的氧化剂、还原剂、盐和pH都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色素的红外光谱测定表明,其结构分别包含了-OH、-CH3和C=C基团.通过色素和不同媒染剂对棉线染色,发现硫酸铜是蓝色色素良好的媒染剂,毛线着色较深,洗涤不易脱色;而硫酸亚铁是绿色色素良好的媒染剂,毛线着色较深、有光泽,洗涤不易脱色.[结论]放线菌株Q2N-42和X4C-5所产生的色素为其工业应用提供了潜在的天然色素资源.
蓝色色素、黄绿色色素、放线菌、色素稳定性、媒染剂
47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X201911415270
2021-02-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3964-3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