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403
橘小实蝇成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目的]研究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3个种群(实验室正常喂养种群、实验室无菌糖水喂养种群和野生种群)成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的群落结构组成.[方法]利用16S rRNA基因的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分析技术,结合菌落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细菌种类.[结果]从橘小实蝇3个种群成虫肠道600株可培养细菌得到53种不同细菌遗传型,分属于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肠球菌科(Enterococcaceae)和芽孢杆菌科(Bacillaeeae)等3个科.其中肠杆菌科是肠道可培养细菌最优势的细菌种类.同样以序列相似性大于97%的菌株归为相同的细菌种类为标准,找到了橘小实蝇3个种群可培养细菌的共有菌种,结合菌落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确定共有菌种为肠杆菌属5株,克雷伯氏菌属2株,柠檬酸杆菌属1株,泛菌属1株,肠球菌属2株,以及芽孢杆菌属4株.[结论]通过研究橘小实蝇成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可为探讨肠道菌群对寄主的生理功能和生态学意义奠定基础,最终为利用微生物防治此类害虫提供新思路.
橘小实蝇、16S rRNA基因、肠道细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群落结构
4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1460490;中国科学院农业与环境微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项目No.2014AEM003;江西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No.20142BAB214021;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创新基金博士启动项目No.2012CBS006
2016-04-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2351-2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