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9-3397.2007.01.017
彰显女性话语主权的一种策略
《钢琴课》是一部爱情片.导演是澳大利亚著名的女性艺术家简·坎皮恩(Jane Campion).她以独特的女性主义视角和极其深厚而精致的电影语言,讲述了一位哑巴少妇艾达的爱情生活和音乐生活.在导演简·坎皮恩的电影语言视阈里,作者借用了一个非凡的道具--钢琴,使音乐成为女主人公心声流露的全部寄托.从而传递着对女性自我觉醒的话语表达.这部影片只所以能引起轰动和重视,这与导演简·坎皮恩的女性身份和女性视角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外,更重要的是导演在电影叙事的话语表达方面采用了一种策略:即结构主义叙事理论在文体技巧方面常常被割裂的"内在意识",在简·坎皮恩这里得到了充分的表述.她利用"性别视点"在叙事中作用与差异,在文本的叙述动力、话语叙述方式以至主题意图方面,策略地挖掘叙事的"内在意识",从而使自己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文化立场体现在的电影文本之中.
《钢琴课》、女性身份和女性视角、话语叙述、文化符号、叙事策略
16
J905(电影、电视艺术理论)
2007-06-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58-5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