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外侧抗滑钢板内固定治疗B型外踝骨折20例
踝关节骨折发病率占全身各关节内骨折的首位,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而切开复位内固定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B型(DanisWeber/AO)外踝骨折是踝关节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是旋后外旋受伤机制(supination-external rotation,SER),以短斜形或螺旋形、远端骨折块向后外和近侧移位为特征[1].其治疗要求必须解剖恢复外踝的长度和旋转畸形,治疗方法通常包括螺钉、钢板、张力带、髓内钉等.后外侧抗滑钢板最早是由Brunner和Weber 1982年提出,机制是用内固定钢板直接压于远端骨折块的尖齿部位,以较小的“巧劲”对抗远端骨折块移位的方向而获得解剖复位,当骨折端受到轴向负荷时,远端骨折块产生向后外上方移位倾向,被楔形卡于钢板和近端骨块形成的骨折斜面之间.
外踝、骨折、临床疗效、抗滑钢板、中和钢板
27
R681.8(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2019-07-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94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