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4-4608.2019.06.015
“土地扶贫”与县域发展模式困境——评土地增减挂钩扶贫政策
目前,脱贫攻坚已经成为国家的中心工作.当下影响扶贫攻坚最主要的政策之一是土地增减挂钩,即贫困县的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增减挂钩指标的交易来获得巨额资金,笔者将其称为“土地扶贫”.这一政策的背景,源于《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提出要在“十三五”期间推动约1 0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按照人均5.7万元的标准,这就需要将近5700亿元.显然,只靠中央和省公共财政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中央提出的“用活用足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推动上千亿元资金投入扶贫.结合政策梳理及实地调查,我们发现土地扶贫的本质是在中央和省的推动下,以土地指标交易为政策工具,引导发达地区向特定贫困地区转移土地财政收益.这一政策思路深刻影响了易地扶贫搬迁的运作过程,也冲击了贫困地区原本的县域发展模式.在这一政策引导下,县级政府的工作重心从经营城市转移到经营土地指标,在经济和治理上都造成了负面效应,需要理性的政策反思.
扶贫、土地增减挂钩、县域发展
F30;S2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基金《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渐进城镇化模式研究》413000026
2019-12-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09-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