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4-4608.2019.05.016
日本传统工匠向现代工业的转型
日本有“匠人之国”[1]的美称.工匠在日语中称“職人”,是日本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集中体现的群体.作为日本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部分,“工匠精神”(日文一般作“職人気質”)这一概念形成于江户时代末期,它将工匠手工作物之道深化为贯穿天人法则之道,而“如果寻根求源的话,这些(日本的)手工业种和技术,包括思考问题的方法,很多都来自中国.它们来到日本以后,在风土和生活方式的差异中慢慢改变和完善,但还是有不少相通的东西存留至今”[2].江户时代前期的文学家井原西鹤(1642~1693)在《浮世草子》中曾对比中国和日本的手工艺品,指出:“唐人(中国人)讲究信义不食诺言,绸缎匹头,表里一色,药材不掺假.木是木,金是金,多少年也没个变.贪诈唯日本……惟偷工减料是务;货一出门,不管退换.”[3]可见发达的明清手工业文化曾是日本工匠文化形成过程中的学习、参照对象.
工匠精神、守破离、近代化
2018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日本工匠精神对宋明理学的传承及其当代价值研究”2018SJZDI024;日本住友财团亚洲研究项目188018
2019-10-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24-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