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4-4608.2016.03.021
朝鲜族跨国流动下的归属困境与文化认同
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韩国风”的兴起促生了中国东北朝鲜族大规模的跨国流动.不同于“韩流”对外输出服饰、音乐、影视作品等流行文化,“韩国风”特指中国朝鲜族对前往韩国务工表现出的极大热情.[1]在韩国,朝鲜族主要从事的是困难、肮脏而危险的3D (difficult,dirty,dangerous)工作.包括在餐馆、工厂、旅店、建筑工地等打工,虽然身处底层,但这仍成为他们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积累财富和实现向上流动的有效策略.2014年,韩国移民局公布了在韩中国人的统计数据,其中中国朝鲜族为590856人.[21通过在韩国打工积累的存款,他们维持着留守中国农村的朝鲜族社群的日常生活,并维系着跨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由于“韩国风”的影响,留守中国的朝鲜族变得更加城市化,现代的、韩国式的生活方式得到大力推崇,消费主义在当地社会盛行.跨国务工潮也使中国朝鲜族逐渐从土地上得到释放,从原先传统的水稻农业民族变为具有很强流动性的劳动力群体.而原有的土地资源以及水稻种植技术等文化资本,从90年代初开始以土地承包的形式逐渐转交给当地汉族农民.可以说由于跨国务工,目前中国朝鲜族正处在自他们进入中国以来最富裕的时期,过着远比当地汉族优渥的物质生活.
东北朝鲜族、跨国流动、困境、中国、韩国、务工、土地资源、水稻种植技术、经济转型时期、有效策略、影视作品、消费主义、向上流动、物质生活、文化资本、土地承包、统计数据、生活方式、流行文化、建筑工地
K31;K26
2016-06-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0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