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4-4608.2015.06.022
“艺术”与“商业”的对立:中国电影人的精神困境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探索片、主旋律、娱乐片到当下的艺术片和商业片,艺术与商业以醒目而独特的方式,贯穿在新时期中国电影史中.艺术片和商业片的差异尽管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但并未形成如此具有标识性的论题.不仅如此,纵观中国电影史,艺术片和商业片的区别很难以“市场盈利”作为标准,艺术电影不一定意味着低票房.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电影大力学习苏联的政治艺术电影,中国电影的票房神话也恰恰集中在那个时期;放映于1992年的主旋律电影《周恩来》则创下2亿票房、1亿观影人次的记录;1994年在电影史中留下辉煌票房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是一部艺术电影.
艺术电影、商业片、中国、电影人、艺术片、电影史、票房、主旋律电影、周恩来、娱乐片、标识性、政治、盈利、阳光、学习、苏联、市场、神话、放映、标准
J90;J9
2015-12-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