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4-4608.2014.05.023
土地财政不等于“涨价归公”——从贺雪峰《地权的逻辑Ⅱ》出发
引言
作为经济发展的三大要素之一,土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载体和基础性要素.近年来,有关土地制度的研究成了海内外中国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由于中国土地制度安排的特殊性,使它成了一个“人民群众高度聚焦,政学两届高度关注但又不大讲得清楚” (陈锡文语)的难点课题.正是针对这一社会各界都高度关注、但又因其复杂性、全局性而不容易讲清楚的问题,学界展开了激烈讨论.然而,与这种激烈程度不大相称的是,许多研究成果却未能深入揭示土地制度运作的外在条件和内在机制,许多实践性的政策主张既缺乏现实基础也无长远预期.更有甚者,许多从未对它做过深入系统研究的学人,出于知识分子批判的“天职”,或仅仅根据一些“道听途说”,也在这一问题上发出他们的“道德”呼声,这进一步混淆了人们对本来就十分复杂的土地制度的认识.
土地财政、涨价归公、贺雪峰、地权、土地制度、知识分子批判、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性要素、中国、制度运作、制度安排、政策主张、研究成果、现实基础、系统研究、外在条件、人民群众、热点问题、内在机制、空间载体
F2 ;F30
2015-02-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