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的历史与“立历”——评《文化研究简史》
文化研究在中国兴起之初就具有明显的学院学术特点,它首先在大学和研究机构中得到大量译介和阅读,经过本土化消化,继而与本土实践结合,迅速升温为研究热点,与此同时,在大众媒体和普通民众的日常话语中,虽然其中多有误解误识,文化研究之名也得到了广泛传播.《文化研究简史》(AShort History of Cultural Studies)的作者约翰·哈特利(John Hartley)用英国电视剧《比尔》的一个片段略带调侃也颇有意味地揭示了文化研究的现实状况:当一名警察被问到不当警察的话你打算做什么?警察装着认真想了想的样子,回答说:也许我会考虑去大学拿一个文化研究的学位.编剧在这个地方玩了一个小噱头,让警察说出最出入意料的但又最为人熟知的"职业"以博一笑.文化研究正好就是这样一个"职业",实际效果不错,因为从演员到观众所有人都笑了.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冯小刚电影《手机》里费老(张国立饰)的经典片段:"一个社科院学美学的女研究生很崇拜我",无独有偶,电影《绿茶》里老成古板的女硕士吴芳(赵薇饰)在相亲时当被问到是学什么专业,她回答说:比较文学,相亲男人本能地追问了一句——比较文学……比较什么文学?
文化研究、警察、比较文学、冯小刚电影、职业、研究热点、研究机构、学术特点、现实状况、实际效果、日常话语、普通民众、片段、女研究生、广泛传播、大众媒体、大学、本土实践、Cultural、Studies
J97;J91
2012-05-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364-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