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喜神祖师庙碑志》展现的京都戏班审美风尚
北京精忠庙梨园会馆是清代在京的梨园行会组织。现存碑刻文献中记录了从康熙以降三百年
来的重要班社, 特别是??重修喜神祖师庙碑志 完整地呈现了乾隆五十年前后京都梨园的实际状貌。宫廷演
剧机构和基层戏园在碑文中的出现, 展现了其时逐渐松动的班社等级关系和戏班正在蓬勃发展的商业化趋向。
特别是京都两处梨园行会的建制, 呈现了官班和民间班社的分立, 造就了京都梨园戏曲文化生态的独特面貌。
而在基层演剧中, 腔分雅、乱; 部分文、武; 伶分大、小; 技分色、艺; 戏分日、夜, 这些剧坛风尚, 既是
基层审美的流露, 也是自主的商业演剧的必然发展。从京都剧坛的全貌而言, 基于内廷演剧和城市演剧的本
质差别, 戏曲在生存和发展进程中, 很自然地展现出了? 保守& 与? 革新& 的趋向, 在京城复杂的文化空间
中, 不同身份、族群的审美取向得以呈显, 由此也形成了对不同戏剧品类的维护与发展, 其背后的艺术规律
至今对中国戏曲艺术具有指导意义。
行会、碑刻、花雅之争、戏曲生态
I207.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CB61
2011-08-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6-32,38,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