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0-520X.2018.02.008
激活后增强效应的间歇时间对下蹲跳高度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探究激活后增强效应(PAP)间歇时间对下蹲跳高度影响.方法:检索PubMed等数据库,查找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7年11月30日.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评价纳入文献研究方法质量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286名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间歇时间为0~3 min[MD=-1.46,95% CI(-2.15,-0.78),P<0.000 1],实验组优于对照组;间歇时间为4~7 min[MD=1.90,95% CI(0.81,2.99),P=0.000 6]和8~12 min[MD=1.46,95%CI(0.78,2.15),P<0.000 1],对照组优于实验组;间歇时间为13 min以上[MD=-0.45,95%CI(-2.26,1.36),P=0.62],对照组与实验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提示:改变研究质量差异、纳入标准、统计模型以及效应量的选择等,发现合并结果改变不明显,且受异质性影响的可能较小.结论:诱导方式为杠铃深蹲,诱导强度在85%~93% 1RM之间,重复次数为5~10次,可诱导产生PAP.间歇时间为0~3 min,可以明显提高受试者下蹲跳高度,间歇时间为4~7 min和8~12 min时下蹲跳高度未能显著增加,间歇时间为13min以上时,仍需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证实.在制定诱导PAP方案时,还需考虑诱导对象的年龄与性别、训练经历和力量水平对PAP的影响.
运动训练、力量训练、激活后增强效应、间歇时间、下蹲跳、爆发力、元分析
52
G80-12(体育理论)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K21B01
2018-04-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4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