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3/j.issn.1671-6477.2017.04.0026
论老子以"水"喻"道"的修辞性思维
以"水"喻"道"是中国哲人修辞性思维的主要表现.在《道德经》中,"道"是本体,"水"是喻体,以可被言说之"水"喻不可被言说之"道",老子借"水"利润万物、居下不争、柔弱隐韧、回环沉静的特点,将虚无之"道"生养万物、自然无为、柔弱隐利、回环虚静的特质显现出来,完美地诠释了天地万物及人类社会的存在规律.在这种"借物喻理"的修辞性思维背后,蕴藏的是华夏民族"天人共生"的思想意识,这种意识使哲人在阐明观点时,惯于从大自然中寻找与人性、与社会具有相似特质的自然物来进行比喻.可以说,"天人共生"的思想意识不仅规定着中国人的话语系统,也影响着中国人的生命境界.
老子、道、水、本体、喻体、借物喻理、天人共生
30
B223.1(先秦哲学(~前220年))
2017-09-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75-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