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086/j.cnki.wujss.2024.01.003
明清之际中国社会对欧洲文明的拒斥与接受
16-18世纪耶稣会传教士来中国传教,同时也带来了部分西方的科学知识.中国的儒家士人和士大夫群体中,有一部分人激烈反对、拒斥接受这些知识,也有一部分人乐于学习传教士带来的科学知识,接受并试图融合而后超越西方文化.拒斥的一方,有出于意识形态立场、政治安全角度考虑的,如《破邪集》的编辑者徐昌治,以及该书中收录的各色人等,如清初布衣杨光先;也有王夫之这样的大儒,从儒家经学中天文、地理知识的固有立场出发,批评利玛窦的地圆说和地球与太阳及诸行星的距离说.接受的一方表现出比较多元的立场,有徐光启的"超胜会通"说、方以智的"坐集千古之智"折衷说,也有以康熙皇帝为代表的"西学中源"说."西学中源"说虽然最终不利于中国人虚心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但也包含着一定的合理的文明交流互鉴思想,即在学习外来文明中的先进内容时,必须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性.
文明交流互鉴、耶稣会传教士、"西学中源"说、儒家经学
77
G02;G03;G09(文化哲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2BZX066
202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3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