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086/j.cnki.wujss.2023.05.010
汉唐"白虹贯日"解释范式之转变及其文化记忆
"白虹贯日"的解读几经范式演变.先民记录白虹贯日为自然天象,到战国时期视其为政治禁忌,汉代从伦理角度进行比附、影射,六朝时期因社会动荡而将其比附为政治兵象,再到唐朝对其进行诗性阐释.从先秦到唐,"白虹贯日"解读范式的转变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记忆与文学特征,其间它也逐渐与广泛流传的荆轲刺秦王故事相联系,呈现出不同的文化解读.在唐代诗人笔下,荆轲刺秦王、白虹贯日在精诚、复仇和壮志豪情等方面成为盛唐气象、"少年精神"的象征,体现了蓬勃时代的青春力量.然而,安史之乱后,皇权政治式微,白虹贯日再度成为禁忌.
白虹贯日、荆轲刺秦王、少年精神、伦理比附、诗性解读
76
I207.62
澳门大学多年研究资助项目MYRG2022-00058-FAH
2023-09-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99-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