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086/j.cnki.wujss.2017.06.010
扎根理论编码的“理论鸿沟”及“类故理”跨越
以基本社会过程为追求的扎根理论在揭示社会机制方面有独到作用.然而,在达成“理论”的思路、方法上,不同版本的扎根理论理解不同,且理论编码过程实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理论鸿沟”.人类以“意义”为存在本质提示我们,不同文明的“意义”认知或思维方式有着扎根理论方法论的功能.中国传统的“故理类”思维方式可以转换为扎根理论的“类故理”编码——“类”是基于事物属性的类属抽象心智过程和概念表达;“故”是“类”的因果、条件或过程的关系化;“理”是“类”与“故”构成的事物作用机制的概念形式化.“类故理”是递进的理论抽象、超越过程,它能有效地填补扎根理论的“理论鸿沟”.
扎根理论、故理类、定性研究、中国文化
70
D035(国家理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774181
2018-01-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109-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