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双宾句非主目语移位的施用操作分析
本文讨论现有施用操作在解释汉语"给予"类与"取得"类双宾句非主目语移位(A-bar movement)时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一个新方案.本文指出,汉语两类双宾句因为动词的及物性差异具有不同的生成机制,即"给予"类双宾句归属于Paul&Whitman(2010)的提升施用结构,而"取得"类双宾句归属于Pylkk?nen(2002)的High-APPL施用结构.在Chomsky(2000,2001)的语段理论下,轻动词v是语段,而施用中心语不是语段.因此,在汉语"给予"类双宾句中,只有移位至Spec-vP位置的直接宾语才能非主目语移位至Spec-CP,而在汉语"取得"类双宾句只有移位至Spec-vP位置的间接宾语才能非主目语移位至Spec-CP.
汉语双宾句、非主目语移位、施用操作、语段
39
H0(语言学)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
2022-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5页
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