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由衷"的艾迪生:《旁观者》中的"趣味"观
"趣味"话题一直是《旁观者》的聚焦所在.艾迪生认为,人拥有感知"趣味"的感官,它不仅有大脑的特性,也有灵魂的特性.从其对"文雅写作"的讨论来看,他的"趣味"观旨在从符号层面实现语言的同质化,并由此增进传统贵族阶层与新兴商业阶层之间的文化共识.但从其笔下的中国园林来看,他对"趣味"的讨论则另有深意.聚焦《旁观者》中的"趣味"观,我们发现艾迪生一方面推崇理性的力量,寻求文化共识背后的政治联盟,另一方面却又转而讨论不规则的、让想象自由驰骋的感性之美.艾迪生的言论虽看似自相矛盾,却预示着与18世纪主流古典审美理想相区别的趣味变革,并在张力中折射出英国中产阶层在阶级融合中谋求自身文化身份的复杂心态.可以说,艾迪生的"趣味"观再现了18世纪英国兼具共性与特性、理性与感性的独特意识形态景观.
趣味;文化共识;中国园林;艾迪生;《旁观者》
43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方文论核心概念考绎"19ZDA291
2021-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6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