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家可归、疯癫与《济贫法》——《李尔王》中的流浪汉话语
“流浪汉文学”是以流浪者的视角讲述故事的一种文学类型,在16、17世纪的英国非常流行,这些故事往往和罪犯及类似罪犯的生活有关,多以主人公忏悔的形式进行叙述.作为莎士比亚著名悲剧《李尔王》中的悲剧主人公,李尔王由于错误的判断和决定而最终变得无家可归、一无所有,而剧中人物也常常处于流浪状态,例如爱德伽假扮疯丐、葛罗斯特变成盲丐.在《李尔王》中,莎士比亚通过挪用同时代的流浪汉话语,丰富了贝德兰姆的汤姆这一文学乞丐形象,展示出大众对流浪汉的文化焦虑心理;同时透过对流浪者生存境况的描述,也隐晦地批评了《济贫法》的缺陷与不足,以此唤起人们的同情心,实现《李尔王》与现实的互动.
莎士比亚、《李尔王》、流浪汉文学、挪用、《济贫法》
42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项目“莎士比亚与早期现代英国物质文化研究”19FWWB017
2020-08-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3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