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异化的生命到“文艺复兴人”——薇拉·凯瑟《教授之屋》中的解辖域化与再辖域化
薇拉·凯瑟在《教授之屋》中刻画了颇具空间动感的人物:于现实中离开家门前往密歇根湖、在写作中神游于美国西南的圣彼得教授以及放牧四野、秘境探险、造屋定居的汤姆.对此,以往评论倾向于将这些空间运动定性为消极的逃避主义之举.本文借助于德勒兹与瓜塔里的解辖域化与再辖域化理论,认为这些空间运动具有不可被简单化约的复杂性,实为“先破后立”的系列运动,始终贯穿着作家为20世纪二十年代美国异化危机谋求出路的动因.其中对梭罗去往瓦尔登湖之原型的挪用,意味着部分空间运动旨在冲出困局、唤醒“邻人”,是打破资本主义运转机制的解辖域化运动,折射出凯瑟力图挣脱出生命异化状态的积极意向.而解辖域化运动之后,还有从游牧到定居的再辖域化运动,是人物通过学习与教育来实现蜕变或“再生”的过程,寄寓着作家试图重塑“文艺复兴人”式现代人的主张.
《教授之屋》、异化、“文艺复兴人”、解辖域化、再辖域化
郑州大学优秀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项目“薇拉·凯瑟历史小说的空间叙事政治”;郑州大学文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资助项目“薇拉·凯瑟后期作品研究”
2020-04-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4页
13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