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肯斯坦在巴格达》中怪物形象的多重意蕴
伊拉克新锐作家艾哈迈德·萨达维的小说《弗兰肯斯坦在巴格达》是“阿拉伯之春”之后涌现出的一部力作.小说以2003年伊拉克战争之后的社会动乱为总体背景,构拟了巴格达市拜塔温老区发生的一桩奇异案件,通过挪用西方哥特文学经典形象并进行深度再创造,成功塑造了一个复合型的怪物形象.怪物“无名氏”在从“救世者”向“毁灭者”演变历程中所经历的伦理困境,是复杂的人性与乱象丛生的社会现实相交织的结果.曾以“和平城”闻名于世的巴格达城,因失却往昔开放兼容的文化精神,加之外来强权武力干涉引发社会失衡,而像怪物一般为恐怖的阴霾所笼罩.巴格达城内的芸芸众生也是怪物形象的种种变体,在这座欲望都市里上演着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小说围绕复合型的怪物形象,揭露了伊拉克战争后满目疮痍的社会现状,并对宗派主义、集权主义、族群中心主义等阿拉伯传统社会积弊进行了有力批判.
艾哈迈德·萨达维、《弗兰肯斯坦在巴格达》、怪物形象、伦理、伊拉克战争
41
2019-10-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28-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