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提戈涅”到“希涅”:精神分析伦理学对文学的“使用”
通过对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和克洛岱尔的“希涅·库封丹”之伦理抉择的解读,拉康建立和丰富了精神分析伦理的现代维度,并强调新的伦理诉求:涉及欲望不让步.欲望之“美”代替道德之“善”,重新定义了主体的伦理之维.思考伦理即是思考主体,拉康伦理主张的阐发依托于对文学主体的“使用”,这种使用本身也许同时意味着阐释/遮蔽;理应重新回到文学文本来反思这一“使用”,探讨精神分析伦理学在破除善之神话后如何同文学共处,从而避免将主体建构为一种机械的欲望模型,再度回归人本身.
《安提戈涅》、《人质》、精神分析伦理学、拉康、欲望
41
2019-06-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