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中面具理论的产生及发展管窥
“面具”源自古代希腊神话及中世纪狂欢文化.古代和中世纪的表演仪式实际上就是“面具”的派生物.而文学中的“面具”,形成于16世纪的假面喜剧和假面舞会,在18-19世纪的浪漫主义怪诞艺术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在20世纪以来的现当代文学中发生了“人格面具化”与“面具去人格化”的裂变,特别是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中被极大地繁化了起来;而由此生发的“作者面具”成为后现代主义文学中最合法而不可或缺的叙事策略之一.伴随着面具在功能上从道具到社会角色的不断演变,文学面具经历了人类从“原型”到“变形”、从“面目缺失”到回归“真我”或“本我”等意义上的认知历程,从怪诞、讽刺、暗示、隐喻到叙事策略等艺术上的审美进化,至今已然成为文学家和文艺批评家都极为关注的重要概念之一.
古希腊神话、狂欢文化、假面喜剧、人格面具、作者面具
41
I106;I0-03;I206.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WW036
2019-04-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15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