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视阈下的文学文本“反身份建构”
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优秀的文学作品在被创作出来之后,能够超越其所处的时空,受到各个时代不同读者的喜爱,往往不仅因为它刻画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更因为它在塑造这些角色形象时取得了较高的丰满度,从而开拓多元的可阐释空间,实现对人类共同情感的真实反映.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文学文本在创造形象的时候需要使用一种特殊的表征手法,即“反身份建构”.与“陌生化”有所不同,这种表征手法并非是为了刻意追求文学作品在形式或结构上的陌生感,而是为了尽力寻求对人类体验的一种忠实再现和整体还原,以新奇的视角来构造一种“全景图”,破除人们思维中的刻板化认知模型.在本质上,它是朝向动态的主体世界的回归,能够促成文本意义的多元衍生,以及在符号的层面对人类共同情感的最终反映.
反身份、符号学、表征、模型、主体世界
37
B83-05;I206.7;TP391.4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第二期
2016-03-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5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