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哀希腊”的译介看晚清与“五四”时期的浪漫主义革命话语建构
拜伦及其诗作“哀希腊”在晚清的传播,历经多种版本的翻译与介绍.梁启超与马君武等晚清革命派将拜伦的希腊形象投射于中国现状,直接言说着浪漫主义——民族主义革命诉求.期间虽然夹杂着王国维影响甚微的批评,但随着苏曼殊对拜伦形象充满个性化的翻译与阐释,“革命”逐渐成为晚清末期知识界对浪漫主义的基本认识.尽管“五四”对晚清一直保留着激进的拒绝态度,在浪漫主义这一问题上却完全继承了晚清,并通过一系列以苏曼殊与拜伦为核心的哀悼、纪念与重塑,将多声部浪漫主义简化成了民族主义革命话语.
拜伦、“哀希腊”、译介研究、浪漫主义、民族主义、革命话语
35
2014-03-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3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