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初时期托尔斯泰作品的译介路径、原因及其误读
晚清民初是中国接受俄国文学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我国对托尔斯泰译介的规模大大超过其他俄国作家.就翻译层面来看,我国译者最先翻译的是托尔斯泰的宗教题材中短篇小说,然后再过渡到他的长篇名著,翻译质量也逐步得以提高.从研究层面来看,托尔斯泰的传奇人生和宗教哲学思想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托尔斯泰在晚清民初之所以受到热捧,首先是因为其哲学思想与我国儒家思想的某些相似而容易得到中国读者的认同.其次,托尔斯泰作品本身思想内涵丰富,艺术水准高,有可读性.再次,当时中国社会部分文化精英对托尔斯泰不遗余力的推介也是重要原因.不过,晚清民初时期俄国文学译介者的俄文水平普遍较低,手头缺乏原版著作而不得不借助英、法译本进行翻译,部分研究者片面地将托尔斯泰主义的某些方面与中国先贤的哲学思想等同起来,这也导致当时译介者对托尔斯泰及其作品的理解、阐释方面出现了不少偏差.
晚清民初、托尔斯泰、译介、误读
35
湖南省教育厅项目"俄国文学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问题研究"[湘教通2012 401号]的阶段性成果
2013-08-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1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