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说永葆生命力:唐·德里罗访谈录
随着2007年<坠落的人>的出版,德里罗至今已发表14部长篇小说,成为当代美国最重要的后现代作家之一.作为一名严肃的作家,德里罗在作品中一直突出地关注历史、政治,和当代美国的文化危机.德里罗的作品也因此屡获大奖,其<白噪音>(1985年)获得美国图书奖、<毛二世>(1991年)获得福克纳/笔会奖、<地下世界>(1997年)获得美国艺术与文学学会豪威尔斯奖.1999年,德里罗成为美国第一位获得”耶路撒冷奖”的作家,该奖专门表彰那些在作品中表达个人自由主题的作家.本刊特约记者陈俊松于2009年3月对德里罗先生进行了采访.在访谈中,德里罗结合自己的主要小说作品,阐述了其美学思想和作品中一贯关注的主题.尽管评论界普遍认为德里罗是美国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家,他本人却视自己为一个现代主义作家.与乔伊斯、福克纳、多斯帕·索斯等作家一脉相承.在创作中,他自称是受到语言的驱使,试图在文字中创造一种融视觉、听觉、意义为一体的多重效果.德里罗既寄身其中又置身其外,这种独特的视角让他能敏锐地意识到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危机的时代,恐怖无处不在.同时,作为一名社会批评家,德里罗将生活在社会边缘视为作家的一种特权.在他看来,一个作家越是边缘化,他的作品越显得重要,因为他最终的目标是让小说永葆生命力.
德里罗、小说、历史、恐怖、语言的美质
I1(世界文学)
2010-11-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