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3-7519.2001.05.006

理想的悲歌——评克里丝塔·沃尔夫的《茫然无处》

引用
1976年发生在前民主德国的比尔曼事件对民主德国的知识界影响深远,它也是著名作家克里丝塔·沃尔夫文学创作的分水岭.作家本人亲历的一场深刻的精神危机导致她对人类社会的痼疾进行反思,她把目光投向德国浪漫派,1977年发表了名为<茫然无处>的小说.在沃尔夫看来,由于人们对启蒙思想的片面理解导致了对"进步"这一概念的曲解,理性主义逐渐成为社会价值观的基础,功利主义思想泛滥,有用性原则充斥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物质性因素居主导地位的社会里,精神因素遭到扼杀,对"人的完整性"的追求成为难以企及的梦想.这正是<茫然无处>的男女主人公悲剧的最深刻的社会根源,也是当代人的困惑所在.

德国浪漫派、边缘人、精神危机、疏离感、人的完整性、功利主义

I1(世界文学)

2006-10-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37-43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外国文学研究

1003-7519

42-1060/I

2001,(5)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