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斧神工的第十五章——《唐璜》后现代主义解读一例
本文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出发,围绕<唐璜>第十五章探讨鬼的意象对全诗所产生的重大意义.鬼作为一种非实质性存在,象征着形式与内容的冲突、表象与本源的疏离,而<唐璜>整体上的叙事魅力正是建立在各个层面的不协调以致冲突之上.从这个角度考察,作为浪漫主义经典文本的<唐璜>因而具备了强烈的后现代主义的"差异"诗学色彩,可以与巴特关于文本的"愉悦"和"极乐"之论相映照.另一方面,鬼这一意象还促成了friction-fiction这一对类比关系的成立,从而把作为<唐璜>主要内容的情爱和作为其主要创作技巧的反讽联系在一起,成为诗歌灵感的隐喻,也是拜伦超越现实与自我的凭借.鬼这一意象作为矛盾与游离之魂统领全书,承载着<唐璜>的主导精神,是流放诗学中一个意味深长的符号.
《唐璜》、鬼、巴特、后现代主义、冲突、反讽
I561
2011-04-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7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