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5529.2004.06.008
文学理论还剩下什么?
本文简略回顾了20世纪西方文论的走向,认为它经历了从文本批评向历史意识的回归这条发展轨迹.各种形态的文本批评理论补充了传统文论中忽视审美形式多样性的欠缺,使文学研究更趋科学化和精确化.然而,单纯对文本进行语言和结构分析,无法诠释作品广阔的社会历史蕴涵,终于陷入到封闭与僵化的境地.文学批评呼唤历史-文化转型势所必然.片面强调文学的客观性只是一种幻想,文学作品必须诉诸于现实的阐释和历史的理解,给文本意义重新注入社会历史内涵.这种重返与回归深刻地表明了文学与现实生活之间难以割舍的关系.但是,这种回归不是泛文化批评的狂欢.以拒绝甚至消解审美特征为前提的泛文化批评不能代表当前文学批评的发展趋势,因为文化研究和文学研究在理论上是两个平行发展的学科,各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话语形态.这种文化批评与文学的文化语境研究也不属于同一范畴.文学理论的发展变化信守的是积累的原则而不是淘汰的原则.文学理论研究的是文学自身的规律与特征,只要与社会生活保持密切的联系,那么,文学理论不会走向消亡,只会日益丰富.
文本批评、历史意识、发展趋势、积累的原则
G0(文化理论)
2006-07-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