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5529.2002.04.011
从认知危机到语言表征危机--评塞缪尔·贝克特的长篇小说《瓦特》
本文旨在通过对贝克特创作于二战期间的小说《瓦特》的分析与阐释来揭示作者对曾经被神化了的理性,即语言"意义"的深刻反思.传统的语言观把语言视为再现世界万事万物,描摹自然的一面镜子,然而,在《瓦特》中,这面镜子却无可挽回地破碎了.主人公瓦特为了寻求生存意义,来到诺特家做佣人.瓦特试图用他的理性和语言来解释他在那里所感知的一切,可是越解释越使他陷入茫然,因为对他来说,语言与现实世界不能统一.贝克特借助这部小说对语言能否真实、清晰地表现客观世界提出了质疑,深刻反映了现代人在认识自我、认识世界时永远无法摆脱的困惑,进而揭示出二战期间西方社会人的信仰危机导致的认知危机和语言表征危机.
认知、语言表征、危机、瓦特、诺特
I561
2006-07-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