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与"地方"的错综中建构诗学视野——关于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的对话
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文学是现代文学史上有待厘清脉络以深入开掘的"富矿".为了推动这一时段文学的研究走向深入和立体,本刊特邀请在这方面有所建树和关心的吴晓东、姜涛、李国华三位学者进行对话,讨论40年代文学的"世界感觉""流动性"和"地方性"等问题,以及相应的文体跨界、反讽面貌等形式诗学、文化诗学问题,其中涉及20世纪历史、中国现当代文学、战时语境、民族国家、文化自信、文艺生产以及文艺组织等诸多议题,指向的是一种把形式与内容、作家和读者等固有的二分法打散之后的理解文学的全新范式.吴晓东教授主持了这次对话,孙慈姗协助三位学者共同整理文稿.
中国现代文学、40年代中国、诗学视野
I206.6;I06;I106.2
2022-08-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9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