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岘插图《百花齐放》与"木刻民族形式"的争鸣
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对"木刻民族形式"的探索具有多条途径.刘岘便游离于主流的延安木刻民间化取向,在西洋的木口木刻上创造出雅致的形象,线条细腻,别开生面.在其代表作《百花齐放》诗集插图中,他结合中国传统审美与写实画法、拼合手段,创造性地运用木口木刻的视觉特质,走向艺术生涯的高峰;借助于文艺界领袖的垂青和历史机遇,该作也成为广为人知的经典.艺术面貌的特立独行与这位艺术家的精神气质相符,他在"百花"图像中重构"中心与边缘"的关系,赞颂生命个体的坚韧,在特殊的时代发出忠于内心的声音,体现出思想的深度.而刘岘推进木口木刻发展的艰难经历与木面木刻一直以来的蓬勃兴盛,两相对照即可说明,个人艺术道路、特定艺术媒介与艺术风格的流行与否还会受到同道的规模、同行的认可以及专业美术学院话语权等因素的影响.
中国现代美术、中国传统审美、美术史、艺术风格、艺术媒介、艺术家、中心与边缘、话语权、生命个体、美术学院
J209;J05;I207.4
2022-07-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8页
13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