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中期郭沫若的社会转向研究
郭沫若在从文学走向革命的过程中,有一个社会转向的阶段.这具体表现为:扬弃纯文学理想,转向教育等领域;参加"五卅"等社会运动;了解并译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参与社会经济问题论争;参加社会调查,深入江南乡镇,用政治经济学方法分析社会结构.郭沫若的转向由多种因素促成,个人方面是早期创造社的解体及文学志业的危机,时代因素是新文学自身的困境与后"五四"时期新青年的社会出路问题,他的社会化是一代人的历史缩影.社会转向不仅使郭沫若的志业从文学转向教育并最终转向政治,还使他挣脱文人趣味的旧式文学生产机制,将文学嵌入变动的社会结构,激活文学的社会性,这让他的文学风格从抒情转向反讽.对社会性质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是他后来选择革命道路的依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FZ-WB0053
2022-01-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4页
6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