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入乐与诗乐关系的现代重构
伴随晚清以来"文艺下移"思潮,"可歌之诗"与"不可歌之诗"的分层烙印被不断放大,最终凝定成以"诗乐相和"立足民间,推动文艺、文明进步的历史认识.在此背景下,民国时期出现的"新诗入乐"主张与实践,指向重构现代诗乐关系的终极目标.但文艺界必须面对新诗入乐的"合法性"问题:一是新诗、新乐的西方背景能否衔接本国歌诗传统,二是诗乐相和与诗乐独立的冲突.相应的解决之道是,强调历史的突变特征,并超越历史逻辑建立诗乐与人类生命的美学连接.音乐家也创作了数量丰富的新歌诗作品,并通过组织社团、举办音乐会、出版刊物等方式推动传播.20世纪30年代后的动荡局势及群众朗读运动的兴起,导致"读"对"唱"的取代,新诗乐关系又面临解构危机.但近代学者拥抱新诗与重构诗乐关系的尝试,对于今人走出新旧迷思、直面生命深处最纯粹的情感需要仍有借鉴价值.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近代声乐艺术与中国歌诗传统关系研究"批准号:20BD049
2021-08-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2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