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凡派亚"文化与类型/性别之争:《盘丝洞》与中国"喧嚣的20世纪20年代"
西方哥特式吸血鬼文化跨境转型为20世纪20年代中国语境中的"凡派亚"文化,以此为分析起点,本文对2011年在挪威发掘的中国早期电影《盘丝洞》 (但杜宇,1927)做出颠覆性重读,跳出学界普遍将其理解为"古装神怪片"或"武侠神怪片"的传统框限,勾连起《盘丝洞》与20年代中国具有先锋意义和性别自觉的"凡派亚"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由此建立起将《盘丝洞》与20年代中国影人大胆实验各种类型、特别是"凡派亚"/吸血鬼亚类型联系在一起的可能性与合理性.更重要的是,以这一阐释为基点,重估国族话语支配下被学界忽略与低估的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文化.本文不仅倾向于把《盘丝洞》视为"上海世界主义"潮流中的典型文本,更将其视为德国表现主义、法国印象派、苏联蒙太奇学派与好莱坞经典叙事成型时期,全球电影文化版图中不可或缺的中国贡献.
2021-07-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9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