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翻译与艺术趣味:西班牙人阿格特与清代海幢寺外销组画
广州海幢寺在18世纪末因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和荷兰使团的到访而成为欧洲人眼中最为知名的中国佛寺,也成为外销画的重要主题.海幢寺建筑与佛像题材外销组画至少曾存在英国版本、西班牙版本和荷兰版本等,由西班牙商馆首任大班曼努埃尔·德·阿格特(Manuel de Agote,1755-1803)1796年订购的版本现藏广州海幢寺.阿格特的日记稿本及艺术收藏展示了西班牙订购者在广州的活动与他的艺术趣味,他还为订购的海幢寺组画增补了西语注释,试图将寺院建筑与佛教故事的意涵解释给西语的观众群体,迎合了当时欧洲流行的东方学偏好.而海幢寺组画被西方人注释和观看的过程,凝结了东西方跨文化交流的历史,也强化了西方人的东方印象.
西班牙人、马戛尔尼使团、跨文化交流、寺院建筑、艺术收藏、荷兰使团、佛教故事、西方人、18世纪末、重要主题
K249.3;TU-86;G894
2020-10-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5页
14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