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批判电视和电影——理解录像艺术的两种媒介视角及其当下困境

引用
2019年9月,美国当代艺术家马修·巴尼的新作《堡垒》首次在国内展出.在展览空间中,这部作品以最接近影院的配置与中国当代艺术家徐冰的《蜻蜒之眼》形成明显对比.《堡垒》代表着当代录像艺术的极端电影化倾向,而《蜻蜓之眼》则代表着录像艺术对电影的戏仿和体制性批判.后者揭示出录像艺术一直以来存在的两种媒介批判路径——批判电视和电影.美国学者大卫·乔斯利特在有关白南准早期电视装置的研究中,将艺术家批判电视、网络和商品三位一体关系的美学定义为“病毒美学”.德国批评家鲍里斯·格罗伊斯则通过对比录像装置与电影的关系,提出其批判电影的审美特征——碎片化、不确定性和失控状态.虽然录像艺术因为具有批判电视和电影的潜能,从而显示出激进性的一面,但消极意义也随之而来.因为录像艺术极端依赖美术馆空间,尤其是当代流行的录像装置,其屏幕观感具有不可复制性,这使得录像艺术被困于美术馆空间内,成为极为保守的媒介.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前卫美学的范式转向研究1938-2012”批准号:17CZX065成果

2020-09-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115-125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文艺研究

0257-5876

11-1672/J

2020,(8)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