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象与真我:宋代览镜诗与诗人自我形象的塑造
览镜诗出现于六朝,在初盛唐完成了脱离宫体、回归自我的转变,于中唐时确立了新的典范.宋代览镜诗延续中唐范型,又有所发展,“镜中像”“现实我”“理想我”出现了更为繁复多维的对应关系.宋人将自省品格、书卷气息、思辨精神带入览镜诗中,通过描摹各类“镜中像”凸显出诗人多样的自我形象.宋人览镜由日常行为转而为诗歌题材,并走向审美自觉,依赖于诗中所表现出的强烈时间意识.作者们将肉体的衰病与天地改易、家国迁转打并一处,将览镜与诗酒人生紧密关联,然后通过镜像将自我对象化,将衰病书写审美化,从而消解现实的愁苦病痛.宋代览镜诗既是宋诗题材日常化的具体体现,也是观察宋调品格的独特视角.
2020-09-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6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