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同情的浪漫认同——论雪莱传记在20世纪20-40年代中国的接受
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在民国时期曾被文学青年视作偶像,徐志摩、吴宓、于赓虞、沈从文等作家都曾被放置在“像雪莱”的人物谱系中.这一现象与20世纪20年代起开始倡导的自然主义批评观对传记研究的关注紧密相连.法国传记作家莫洛亚的《爱俪儿:雪莱传》影响最广,对这部传记的关注与译介也处于对西方新传记作品和理论的译介潮流中.雪莱偶像化契合了“五四”知识人希望摆脱传统婚姻制度的束缚、追求自由恋爱的理想.雪莱传记所塑造的爱情观代表着一种普遍存在于浪漫主义者身上的特质,新文学作家对雪莱浪漫形象的认同,其实暗含着一种自我认同.
本文为上海师范大学高水平计划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创新团队成果
2020-06-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6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