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艺的“形式逻辑”——论延安时期的“民族形式”论争问题
20世纪中国革命进程中的文艺实践,在早期“形式”选择上面临内在困境:一方面,文艺形式具有为革命“塑形”的功能,需要有所创新;另一方面,文艺形式又必须符合具体革命实践的要求,与文艺旧形式保持一定的联系.如何消解这个难题,构成革命文艺形式探讨的内在逻辑.从革命文艺的内在逻辑来看,延安时期“民族形式”论争的缘起并非针对“五四”新文学发展中存在的一般问题,而是消解革命文艺发展初期形成的“新”与“旧”、“土”与“洋”等文化等级,为革命文艺的本土创新和民族化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空间,延安“民族形式”论争展开的方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形式逻辑、文艺形式、民族化发展、内在逻辑、20世纪中国、新文学、文学发展、形式探讨、理论空间、文艺发展
B812;I206.6;D90-05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5BZW153
2019-09-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7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