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者目光抑或民族主体——从中美学者“重写电影史”论争看研究范式转型
在美华人学者裹挟“华语电影”概念及后现代式离散论述的介入,使得原本已形成广泛共识的“重写电影史”产生争议.作为争议一方的中国大陆学者如李道新、吕新雨等人认为,“华语电影”概念及其批评实践关联着强大的西方理论视角,其“美国中心论”印记可能挑战中国电影史书写的“主体性”.这可能是中国电影研究中西方理论“入超”而带来的焦虑.其实,通过考辨美国“华语电影”概念的源流,会发现中国电影研究的“主体性”问题与这一概念并无瓜葛.“华语电影”虽以电影的跨境或跨区流动为前提,其立足于后现代理论和离散史学而强调多元性,致力于断裂、碎片、悬疑、流动的论述,一方面从时、空两个维度拆解了中国电影史的民族国家叙事框架,并因此呈现出文化研究的特色,另一方面在将散居世界的华人重新整合为不可分割的“文化帝国”的同时,却也因其内部文化认同和理论资源的不同而充满了分歧.
2019-03-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9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