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理论的旅行·马克思主义——关于比较文学的对话
21世纪初,中国比较文学学科拓荒者乐黛云先生建构了以“交往”为取向的作为对话理论的比较文学理论体系,即为解决全球化时代比较文学的发展方向和基本问题,东西方异质文化的平等对话不仅是必需的,而且在实践上具有可操作性.在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界,这既是基本的认识论,也是共同的方法论,至今依然被广泛践行,卓有成效.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徐德林研究员与伦敦大学玛丽王后学院乔治·斯坦纳讲座教授、比较文学系系主任、欧洲科学院院士加林·提哈诺夫(Galin Tihanov)教授,以托多罗夫和克里斯蒂娃等文学理论家的贡献为起点,围绕理论家的“流亡”和理论的旅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和文学理论研究的当下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对话,现整理成篇,以飨读者.
比较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旅行
I0-03;I206;I106
2019-03-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86-93